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文】债券通可助力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香港交易所脈搏/HKEx Pulse Author HKEX Pulse

编者语:

近期中国内地宣布数项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对缓解外汇市场波动起到积极作用。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10月4日发表研究报告,回顾全球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国际实践,并探讨其在规范内地债券市场开放中的可行性。 

 

文/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


近期中国内地宣布数项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包括调整境内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的外汇风险准备重启中间价定价“逆周期因子”等,对缓解外汇市场波动起到积极作用。从2015年开始,内地逐步构建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保障境内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效应对潜在外部冲击。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今天发表研究报告,回顾全球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国际实践,并探讨其在规范内地债券市场开放中的可行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框架发生重大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与制度指南,对资本流动管理原则、主要工具、运用次序、政策效果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设计,为新兴市场国家建立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提供重要依据。


宏观审慎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宏观审慎指标和税收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积累,以增强国内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如提高外币负债的资本充足率、贷存比、贷款价值比、对未平仓外汇净敞口设限或限制外币抵押贷款比率等)。


2010年以后,新兴市场(如巴西、韩国等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对资本净流入已尝试运用一定的宏观审慎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游资,但在资本流出方面的运用实例尚不多见。


中国内地自2015年所构建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具体内容包括:


(1) 在资本流出或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的时期,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由0%上调至20%、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款征收存款准备金、在人民币汇率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采取本外币一体化全口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对市场进行调控。


(2) 在资本流入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时期,内地监管机构对前期政策进行了调整,将中间价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从20%降为零;取消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存放准备金的要求;根据逆周期系数调控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的账户融资规模,以及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允许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资金汇入等。


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债券通的闭环、透明、可控的特点,可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调节阀,便于监管者整体平衡跨境资本流动,掌握资本流动管理主动权,也有利于监测发债企业募集外资规模,更好地发挥宏观审慎管理效力。


参照IMF资本流动管理基本思路,该报告对债券市场开放中可采取的潜在措施也作了简单探讨,包括:


第一,针对境外居民投资境内市场,根据资本流入程度和非居民持有债券(即资本流入)的长短期限,按照宏观审慎原则设计税费结构。通过透明、可预测的税费结构,更有效地调节跨境资本的期限结构,减少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第二,针对境内机构投资境外市场(居民的资本流出),将金融机构持有与之相关的境外本、外币债券统一纳入监管口径,调控外汇暴露风险。


第三,继续引入境外投资者,推动成熟具流动性的境内市场加速形成,更有效地应对跨境资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带来的冲击。(完)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


文章来源: 香港交易所脈搏/HKEx Pulse(本文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意见)

本篇编辑:邹秋博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